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生本教育”学习汇报材料(汇报,材料,学习)

时间:2024-12-29 23:35:53
“生本教育”学习汇报材料(汇报,材料,学习)[此文共12626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现在我向大家汇报一下9月4日在xx一中参加“生本教育”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说起“生本教育”,好象我们感到不是很熟悉,好象“生本教育”是新生事物。其实生本教育的理念很早就有了,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魏书生老师的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以及我们现在实行的“五步导学法”都贯穿了“生本教育”的理念。

那天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上午先是听了两节课,课题分别是二次根式的加减和有理数的减法,然后是教研员评课。下午是请来的专家评课,然后讲他们的实验过程。这两名专家实际上是两个实行“生本教育”学校的具体实施者。

听他们的介绍,很多地方和我们的五步导学法是相通的。这几年我们先后学习过不同模式的教学改革,我觉得不论是哪种改革,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以人为本,激扬生命”。面对不能模式的教学改革,我们应该怎么办?陈大伟教授的话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说思想可以当名词,也可以当动词,学习别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引发自己思考的源头,促进自己思想,不要仅仅成为为专家鼓掌的角色。我觉得面对不同模式的教学改革,我们要守住自己,把他们好的做法融入到我们的教学改革中。现在我就把通过这次学习收获的对导学案的重新认识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受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影响,在导学案学习目标的设置时,总觉得太简单了有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嫌疑,而太全了学生则很难知道自己是否达标,现在我明确了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说的,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属于教学目标,是老师心中有的,没有必要写在导学案上。学习目标宜明确、简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能看出自己是否达标。要防止学习目标“高大全”,甚至是“假大空”,目标“远大”、空洞,形同虚设。例如,一堂课的目标中含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个性品质;体验数学的魅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等等。这些都不是一节课就能达到的。

二、前置自学。前置自学问题是比较难设计的。我觉得不能把课本的内容放在导学案上。应该设置那种能有效指导学生自学的问题。专家评课时说前置自学的题目要做到“根本、简单、开放。”究竟如何设置,我觉得应该根据具体内容精心设计,这也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展示交流。我觉得这个环节,自己应该特别注意,因为展示时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学生展示时语言不规范,二是学生展示时自顾自展示,形不成互动。听课时人家的学生展示时语言就非常规范。比如:我的思路是什么,我给某某同学补充一下。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甚至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这在我的课堂上做不到,我下一步要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习惯。在县集体备课时有位老师提到抢答的问题,他说抢答时站起很多同学,觉得难处理,我觉得既然难处理就不要让课堂出现这种局面,少给学生抢答的机会,只有那种思维含量比较高的才给予学生抢答的机会。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正确,在那次专家介绍他们的做法时我找到了答案,他说在展示时要做到有序展示,活而不乱。那天听的两节课都没有抢答。

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题目要有探究的价值,我觉得应该设置那种思维含量高的,但是并不一定非要是很难的题目,可以是学生易错题或者一题多解的题目。是比较典型的题目,能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题目。

五、达标拓展。我觉得在设置这个环节时要注意三点:1、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会的题目;2、必须让学生明确做对哪些题目就算达标,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知道自己到底达标了没有。3、这一环节可以设置让学生自编题目。由每个同学出题后,让他的同学做题。这样会更让学生有成功感。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那天听的两节课都有编题这个环节。顺便说一下,检测是否达标并不是只通过这一个环节,而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随时回扣目标。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形成的对五步导学法的重新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生本学习汇报材料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生本学习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按学校的制度要求,今天我把此次广州之行向大家做一下汇报交流。在此我要感谢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谢谢。这次学习我们接触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生本教育”。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实这个词说来我们大家也不陌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和我们一直努力在做的“以学生为本”。

一、 我看到的生本课堂

还有录像课光盘,一会儿或有时间大家可以详细观摩一下。

(说课堂结构就好了,不用太细)

在两所学校听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老师首先导入新课,然后就是让孩子们拿出前置性作业或者叫小研究,这项作业是在没学新课之前老师精心设计的,这份作业既面向全体,又能发展孩子的思维。准备好前置作业后老师先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接着就找一个小组上前面去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全程由小组主持,老师只在旁边点拨、引导和组织。

在小组进行汇报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像是一个小主持人,先是由组长说:“下面由我们组进行汇报,有请第一发言人。”这时在小组中排第四号的同学就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说完之后会面向全体问:“谁想和我交流?”在下面的同学如果对他的发言有看法或者有自己的见解时会举手,台上的同学就会像老师一样叫起举手的同学和他进行交流互动,直到没人举手或者他认为时间过长,他就会说:“下面有请第二发言人或者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下再进行交流,下面有请第二发言人。”这时在小组中排xx的同学就开始发言,他在阐述自己的看法前先对上一名同学的观点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然后再说自己的看法,之后的环节就和前面那个发言的同学一样了。最后由组长发表看法并进行总结。之后他会说:“我们小组交流完毕或者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下再进行交流,下面把时间交给xx老师。”然后老师再继续下一个环节,还是由小组上台交流汇报展示。

在他们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主人,每个孩子都能大方得体的侃侃而谈,甚至于每个孩子都敢拿起教鞭在黑板上有模有样的讲解。而且孩子提出疑问时,会由别的孩子来解答,直到最后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那么这一节课的内容也完成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学得轻松、自在、兴趣高涨,老师轻松愉快。

二、 我对生本教育的理解

(其实很多信息网上都有,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上网搜一搜,看一看。)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起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自1999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始,后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 ……此处隐藏8234个字……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在小组讨论环节做适当调节会更好。在小组展示环节,展示的小组在黑板上开始书写展示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老走神,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讨论完成,其他小组在黑板上展示他觉得与他没有关系,开始东张西望,心神不定,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建议将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适当地进行结合,小组讨论时候就让展示小组在黑板上讨论,同时进行书写,这样的话,等小组讨论完了也就可以进行展示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节省了教学时间,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

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第五篇:生本教育理论学习汇报

生本教育理论学习汇报

张 燕

我有幸于2014年11月8日赴昌吉参加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活动,此次学习历时5天,我们一共听了生本教育研究课10节,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学术报告一场,荆志强老师的生本教育典型案例报告一场,薛生祥校长的生本教育研究与实践报告一场,研习班生本教育交流一场。通过这几天的生本教育学习,渐渐有了点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

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其他相关文章:

生本教育汇报发言稿

“生本教育”学习体会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

学习生本教育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体会

《“生本教育”学习汇报材料(汇报,材料,学习)[此文共1262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教练加文库 www.jiaolianx.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