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文化宣传标语
宣传口号:
山青水秀扬临海,高香醇爽羊岩茶(品羊茗)。 id:一鼎记
山青水秀留羊仙,鹅黄茶香飘人间. id:春天的落叶
闻香识鹅黄,饮茶品人生 。 id:林云鹤
万年羊岩山,一品鹅黄茶(香) id:gzdjch
羊岩,养眼,养颜。 id:刀片感染
悠悠羊岩情,浓浓鹅黄香。 id:孤僧
鹅黄引仙来(子),羊岩留故人。 id:风起指间
一羊一岩一千年(载),好山好水好茶香。 id:青花大侠
沐云浴雾羊岩山,饮风汲露鹅黄茶 。 id:云中游
茶道如人道
做茶如做人
第二篇:茶文化
1、概述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瘛⑸缁嶙饔谩?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④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2、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3、饮茶发源地点的考证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 ……此处隐藏9794个字……p>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里,茶文化(版权归wwW.)早已成了中国的象征之一,融入了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学好各种科学技能的同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将能从这些一直传承的文化中学到祖先们谦和温润的处事做人的态度。本次活动旨在激发大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使他们通过这次活动能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更多的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
二、 活动简介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茶道公开表演,然后是茶道的现场实践大概的讲授, 最后一项活动是茶的饮食文化与养生的大型讲座。
三、 活动赞助商
保定市某某茶庄
四、 活动内容
(一) 事前宣传
活动前两周外联部门与校广播台取得联系,在每天广播中插播一则短短的茶文小品, 并简要提起将要进行的茶文化宣传活动,同时搭配着在各个餐厅门口的展板和海报进行系列的宣传。
(二) 茶道表演策划
1、 活动时间地点
周六下午三点钟河北农大西校区一餐广场
2、 活动内容
(1) 在社团中选取一名主持人,在三点钟的时候以一段有关茶茶文化的美文开
始,融合进我们的接下来的活动和系列活动的计划,大概须时5分钟。
(2) 外联部门提前和大学生艺术团进行沟通,请同学在节目开始时以古筝表演
拉开活动的序幕,请古筝表演或者可以吹箫或者笛子的同学接替着为活动伴奏直到本次活动结束。
(3) 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后,开始一个比较大型的古筝表演,弹奏两首意
境悠远的曲子,大概须时12分钟。古筝缓慢撤下,准备好茶道表演所需用
具表演者坐定,大概须时10分钟,这期间主持人串场,在伴奏再读一篇优
雅的文章,并介绍下边活动的内容。
(4) 开始正式的茶道表演,请五位表演五次,分别演示五种不同茶的茶道表演,
每一次表演结束都要请现场观众品尝,每种茶的表演期间主持人都在开始
时向观众介绍当次茶的大概情况和功效,整体持续大概会用50分钟。
(5) 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圆满结束,与同学们相约下次的茶道学习活动,请想
参与其中的同学现场报名,名额有限50名左右,还想去的同学可做观众。
3、 备选方案
若没有古筝的表演就用一小段配乐美文欣赏代替,背景音乐使用录音即可;参加报名下一项活动的同学如果没有那么多则缩小下一项活动规模或者让社团内部同学积极参加。
4、 整个活动大致须时1小时20分钟
5、 场地布置
搭建三顶棚子略呈品字形,周围悬挂一些书法作品,中间放置茶道用具,两翼放置古筝,安置伴奏人员和主持人,场地两侧斜放两个大展板,礼仪人员2~4名,说明此次活动流程和本次活动意义所在。
6、 活动所需物品
三顶棚子,书法作品若干,音箱两个,话筒一个,一套茶桌,五套茶道表演用具,足够的热水茶叶,大艺团提供的古筝以及搭配的桌凳还有演出的服装,五套表演的服装,2~4套礼仪服装
(三) 茶道现场实践活动策划
1、 活动时间地点
周日晚上7点河北农大西校区某某活动厅
2、 活动内容
(1) 悠扬的古琴曲中,7点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首先对茶道做简要介绍,
介绍将要为大家讲授的茶艺社专门研究茶道的同学。大概须时5分钟
(2) 在活动前就已在活动厅内准备好10套桌椅和茶具,并提前将同学分为10
组,分布一定不要过于紧凑,并要准备好足够的观众席。
(3) 茶艺社同学详细为大家讲述茶道每一个步骤和其蕴含的文化意义,这就要
求讲解的同学一定要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接着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与现场的同学互动,大概须时45分钟。
(4) 请每组同学独立操作完成一套茶道表演,并邀请现场的观众品尝,大概须
时30分钟。
(5) 主持人请观众和讲授的同学大致评比,为大家一致认为好的组赠送五份包
装的小礼品,宣布活动结束,请大家积极参加接下来的讲座。
3、 备选方案
社团内部同学积极发动周围同学前来参加观看,若参与表演同学人数不够则适当减小规模或者社团同学积极参与进来。
4、 整个活动大致须时一个小时
5、 场地布置
11套表演用具错落摆放,拉开赞助商条幅,在表演场地周围呈环绕装安排观众坐席,最外围墙壁上悬挂一些彩色的紫砂茶具、各国茶道表演的图片作为装饰。
6、 活动所需物品
11套桌椅茶道表演用具,两个音箱,两个话筒,图片若干,椅凳若干,小礼品五份,礼仪同学10名,礼仪服装10套
(四) 讲座策划
1、 活动时间地点
下一周周六晚上7点学校某容纳人数较多的阶梯教室
2、 活动内容
(1) 主持人欢迎大家到来,介绍今晚活动流程安排,介绍客座老师情况,欢迎
老师为大家做讲座。大概10分钟
(2) 邀请人文院赵艳红老师来为大家介绍有关茶饮食文化的一些情况,讲解饮
茶和茶食品与养生和健康的相关情况。大概40分钟
(3) 主持人请老师与现场同学活动,请大家积极提问相关的问题,大概15分钟
(4) 事前外联部门同学联系食品院相关年级辅导员或者同学或者相关社团,请
食品院同学现场或者活动前按照老师提供或他们学过的方法制作一些简单
茶点和其他含茶小食品,并请来他们向大家介绍这些食品的简易制作方法,并向大家分发,请到场的同学品尝。大概须时30分钟
(5) 主持人再次感谢到场所有嘉宾和同学,宣布此次校园茶文化系列宣传活动
结束
3、 整个活动大致须一小时四十分钟
4、 场地布置
摆放一两套茶具作为装饰,会场四周悬挂书法作品,点燃檀香
5、 活动所需物品
一两套茶具书法作品檀香礼仪四名礼仪服装四套
五、 系列活动所需物品的获得和总体预算
可借的物品:桌椅由本社团内部或者向其他社团借到,礼仪服装向大艺团借,音箱话筒从各院学生会出可以借到,演奏所需物品服装由大艺团自行准备,书法作品向书法协会借得
由赞助方提供的物品:三顶棚子,所有茶道表演用具、茶叶
需要经费的物品:彩色图片搜集打印,五份精美礼品,檀香,做茶点所需食材大概需200元
商学院会计0903班王泽婧 2014314050828
联系方式:15201496095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教练加文库 www.jiaolianx.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