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梅花魂教案
梅花魂(鄂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韩亚莉 小教一班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诗词
2、学会撩乱、眷恋、玷污、血色的读音和颇负盛名、葬身异国、文坛、气节意思
3、理解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包括的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4、理解《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二、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字词读音与意思
2、积累有关梅花的诗句
三、 课前导入
1、现在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梅花的诗词,试着朗诵或者背诵出来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王安石《梅花》等等
2、引出学习有关梅花的文章,并检查预习情况,包括重点字词的读音与意义,板书课题<梅花魂>
点同学读撩乱、眷恋、玷污、血色,解释颇负盛名、葬身异国、文坛、气节
四、 课文理解
1、再打开课文,迅速浏览课文,找找文章讲了哪几件事,可以分小组讨论 生答:(1)、外祖父读思念家乡的诗会落泪(2)、外祖父训斥“我”不该弄脏墨梅图
(3)、外祖父打算送我回祖国(4)、外祖父赠送墨梅图(5)、外祖父赠送梅华娟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的时候是现在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
3、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已经离开了祖国,那她是几岁离开的? 我5岁那年??、我很小的时候
4、这说明对外祖父的记忆的很小的时候,作者只是记住了外祖父的一些事,并记录了下来,但是她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疑问,都是哪些疑问呢?
“外公哭了,外公哭了”。你还小,不懂呢??、外公问什么对其他的古玩不甚在意,却训斥我弄脏了墨梅图,更不懂为什么后来又把珍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也不懂外祖父为什么非要把我送回去??、为什么老人一下子衰老许多??
5、那么一个小小的孩童怎么能明白一个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的心呢?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长大了,长大了的她读懂了吗?怎样看出来他读懂了 多少年过去了??
6、再把这一段读一遍。他读懂了,他明白了,可是那位眷恋祖国的老人早已离他远去,葬身异国他乡,他再也追不回曾经和老人再一起的时光,这是一种多么让人心痛的感觉啊,大家再读读,让老师感受到心痛的感觉。
7、作者读懂了这颗眷恋祖国的心,那你读懂了吗?回想件件往事,我们在这些
往事中哪里能够看出老人眷恋老人的心,当年作者没有读懂的事情读懂了吗?都读懂了些什么呢?
8、所以俗话说落叶归根,老人因为年纪太大终究不能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这也成了他终生的遗憾,所以祖父作出了一个决定,那是什么?一起读外祖父送我的那几个自然段
9、在送我的时候外祖父把他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那么临别前,关于梅花,外祖父说了什么一起读出来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的国花??
10、 刚刚读完了这一段话,仔细想想外祖父的这段话讲了哪基层意思?回顾一下刚刚度过的内容
三层:赞美梅花有骨气,中华民族像梅花一样有骨气,教我像梅花一样做人。
11、 那么这几层意思分别都是哪几个句子?
12、 你们看过梅花开发是什么样子吗?(出示梅花图片课件)并再次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13、 这里的她写的是谁?为什么用女字旁的字呢?
14、 梅花有什么特点呢?书中是怎样写的?读出来,体会愈是、愈是??、最有、最有的感情
15、 他跟别的花有什么区别?
16、 正式因为这些区别我们才把梅花比喻成有气节的人,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
17、 其实悠悠历史长河,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有气节的任务是我们说的完的呢,就让我再包含着深情再读读这段文字
18、 那么同学们说说梅花的魂是指的什么呢?
19、 那么哪些有气节的人物他们有怎样的梅花魂?在文中找找答案
20、 刚刚我们学习了滴13段有三层意思,第三层讲的意思是要我学习这种精神,那么我做到了吗?其实作家从小出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幽会的港口──美丽的东方明珠新加坡。被称为“海的女儿”。 出身于书香世家,是著名爱国将领陈化成将军的嫡系第五代孙,祖父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是前清举人,自祖父这一代开始出洋到新加坡,经过努力与奋斗,陈家已经是新加坡无人不晓的华侨领袖自小生活在这样家境的陈慧瑛,因为聪慧也备受疼爱,她熟读经书,9岁便能写诗。从小,陈慧瑛便受到祖辈们去国怀乡情结的耳濡目染,但对年幼的她来说,祖国只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概念。终于,1959年,陈慧瑛的外祖父──新加坡著名的富商、爱国华侨洪镜湖先生把最疼爱的外孙女送回了祖国,回到祖国,作者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作者被下方到陕西农村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严冬风雪侵袭,狼群野兽时常来拱门。吃的是糠窝窝榆皮面野山姜。喝的是长满了虫子的旱井水。胃溃疡、关节炎??许多病症都有了,这哪里是一个出身富裕华侨人家的小姑娘可以忍受的?但即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作者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坚持写作、创作,我们可不可以说她也是有气节的人!他做到了外祖父对他的期望,她没有辜负一个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华侨老人一生未能完成的愿望!他自身的精神也是一种梅花魂。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对文章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呢,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份深深的理解载跟着视频从头把课文读一遍,独处老人眷恋祖国的心,独处梅花的精神,独处作者的思念
第二篇:6、梅花魂教案
苍山县启蒙小学语文讲读课教、学案
年级 学科 主备人执教人课题:梅花魂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前准备及教法设计:多媒体课件及梅花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定向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此处隐藏6402个字……有什么样的精神?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解决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2)出示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秉性:性格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3、检查:通过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本文可以分三部分,怎样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睹物思人 ,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4.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6、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7、在这件事中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外祖父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c、“清白”是什么意思?(品行纯洁)“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8、外祖父“听到不能回国,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文中老人是第几次流泪?体会到了什么?(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9、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四个“愈”字体现了梅花的一种什么精神?(梅花具有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格。”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10、所以他说-(出示)“一个中国人。。。。。。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不单单赞美梅花的精神,实则赞美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11、外祖父为什么要赠梅花图、送梅花手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送梅花绢为了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12、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录音播放,声音低沉,苍凉,动情)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四十多颗心都被一种深深地爱国之情震撼着(板书:爱国心)
三、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
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15、梅花魂3、不能回国爱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应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教练加文库 www.jiaolianx.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