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感恩的意义读后感

时间:2025-04-25 08:46:23
感恩的意义读后感[此文共10011字]

第一篇:感恩励志教育的意义

感恩励志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核心提示:

感恩,是一种认同。不认同感恩的人,对于感恩熟视无睹、浑然不知的人,他的心性与周围、与时代是格格不入的,甚至还会生出仇恨之邪念。有了感恩思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才得到滋润。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义犬救主的私塾启蒙或“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所阐述的只是一种封建的狭隘的报恩情结,还算不上感恩思想。它们可能有某种相同之处,但彼此的心态和结果却大相径庭。真正的感恩思想,体现的是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它绝不仅仅是对父母之恩简单的汇报,更应当是个体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一种自我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种种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与豁达地处理。只有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在感恩的氛围里,人们会努力行使自己的责任,减少许多怨天尤人。只有知道感恩,人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

感恩,是快乐的源泉。感恩可以消除内心所有积怨,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快。”一个只知道向艰辛的父母索取的孩子,自然不可能得到一个感恩者的快乐;同样,一个只知道让孩子以好分数来回报的家长,又会收获多少快乐呢?阳光的照耀、亲人的关爱、友人的牵挂、恩师的教诲、陌路人的帮助、敌人的打击-----这一切都是我们感恩这个世界的理由。感恩的心容易感动,感动的心充满感激,感激的心快乐无穷。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

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生活多姿多味,时代在急速变革,

我们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至麻木;学会感恩,才能正确面对

生活、看待生活,人生才会过得坦然,过得幸福而充实。

感恩,是一种竞争能力。现在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人成功后,认

为成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别人都是阻力,所以难有感恩之心;另一些没有成功

的人则怨天尤人,更是很少想到去感激别人。因此,如何让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

会中学会感恩、不忘感恩,是门学问,是一种竞争力。

一、心灵之需——医治麻木,祛除浮躁

众所周知,当今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麻木冷漠。感恩励志教育深入

挖掘人性本真,引导人们反思自己,激发人们自我发展的要求,使孩子们麻木的

心灵感知苦痛,蒙昧的良知得以警醒。这正是它获得非凡效果的独到之处。为什

么每一场都有成百上千的学生情不自禁地争着登台发言?为什么孩子们当场禁

不住失声痛哭?为什么让师长们“头疼”的学生也淌着热泪倾诉自己的心声?

这是因为,孩子们心灵的麻木被至真至善化解了,他们的感恩之心苏醒了。

【例:2014年4月22日,备受关注的马加爵一案在云南某法院开庭审理,其

中一细节令人震惊:马加爵在长达一天的庭审中平静自然,居然不曾回头看坐在

旁听席上的亲人一眼,哪怕是其父马建夫因失爱子而痛不欲生,因自觉罪孽深重

而四方谢罪!想来马加爵在因微小纠纷杀害四位痛室好友时,既未感念父母之恩,

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哪里还记得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哪里还记得国法和良知的发

现!马加爵正是这样因“忘恩”而“负义”。可见,麻木是多么可怕啊!】

二、沟通亲子之需——唤醒良知,化解怨愤

最亲最好的身边人倒成了受伤害最重的人,这是近年来发生在青少年中的怪

现象。据国家司法部统计:自1997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2万至5万青少年因与父

母、师长发生感情纠葛而犯罪,其中人命案不少。

说怪也不怪,一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公主、少

爷般生活,“公主心态”早已形成,若有不满,不找“老仆人”们算账找谁呢?

二是因为父母要么早就甘当奴仆使唤,要么经常大吼大叫横加指责,矛盾不激化

才怪!

感恩励志教育是净化心灵、唤醒良知、激发潜能的生命教育,更是沟通亲子、

密切多重关系的爱心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亲情互动”的人性化教育,

在化解怨愤、消除亲子间和师生间隔阂方面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很多已经

离异的夫妇,在感恩会上抱着孩子痛悔,甚至当场宣布“再一起过以前的好日

子”;很多长久“不理父母”的孩子,要么痛苦不已,要么当众下跪。

三、激发潜能之需——重树信心,点燃激情

世上没有天生就“差劲”的人(智残除外),也没有天生的英才。差起于

“心”,优也起于“心”。

感恩,是生命潜能的催化剂。当一个人拥有感恩之心时,他会因为别人为自

己的付出而感动,感动之余,他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学生感恩老师,他就会加

倍努力学习以此来回报老师,成绩就会好起来。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后,学生更加

感恩,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同样,员工因为领导的委任而感动,所以就加倍努力

工作作为回报,结果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得到一致好评。

所以说,人人都有感恩之心,都想着去回报,那么我们大家都会变得越来越

优秀,世界会充满爱------在学校和单位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是一项投资很小、

见效快、回报很大的“民心工程”。

四、改革教育之需——注重心育,贴近学生

现在的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心思都很复杂。实践证明,对他们进行思

想道德教育,谈得太虚或者限得太死,都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传统德育之所以

柔弱无力,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的单一价值观、物化个体以及其自始至终由外

到内的“外烁”倾向。

其实,我们不能总把教育中的不堪与难堪都推给教育体制,有些问题就是

“人性因素”造成的。请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不是在逐渐远离我们

的课堂?“童年”是不是在逐渐地远离我们的孩子?“爱心”是不是逐渐异化 ……此处隐藏5288个字……>这是所有母亲希望听到的孩子的懂得感恩的心声的表达!这是所有孩子爱的表达!而台上的只不过是懂事孩子的代表而已!

除此此外,孩子更愿意拿起手中的笔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画出来,更愿意将这份爱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这是一场幸福的旅途,孩子还是十分乐意参与的。 竞赛活动的开展真的带给孩子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母亲内心和孩子心灵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他们会在一段时间以后共同回忆这美妙的幸福时光!

三、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强化感恩教育

实验小学,我执教的第二所学校,这所学校对感恩教育更是注重。小原国芳的“道德教学的重大任务就是启发儿童的道德知性,锻炼坚强的意志,陶冶纯美的情操。”的教育理念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学校会请专家为实小可爱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类演讲活动。听着激情四射的演讲,孩子们的眼圈不禁红了。他们为故事中懂事的少年而流泪,为故事中死要面子却不肯认捡垃圾的母亲的

大学生而流泪······

在孩子们真情相拥班主任的那一刻,他们发自内心的呐喊:“老师,您辛苦了!”让在场的所有家长无一不动容的。他们给懂事的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此刻,孩子的内心是激动的,原来,学会感恩比获得一百分还重要。因为,学会感恩并且感动是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的标志,这种能力的获得可以伴随人一生,而努力获得几个甚至十几个满分却只能作为符号的代表,至于其他,别无意义。因此,当孩子获得了这种感受爱,感受幸福的能力之后,我们布置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家庭作业是必要的,例如:给辛苦的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为爸爸妈妈做家务,为爷爷奶奶读报纸······这些家庭作业孩子是十分乐于去做的,因为这次他们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枯燥的文字。当然,布置此类作业时,孩子的心里必须已有一个铺垫,即大概了解感恩的意义与目的。生活在县城或大城市的孩子比乡下的孩子在获得感恩的能力要花的功夫多。因为,县城的或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很难体会到父母赚钱的心酸与生活的艰辛,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提供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还是相当不容易得。于是,我觉得让县城孩子体会乡下孩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是进行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在经过学校领导的批准后,我带了县城的我班的十几个孩子浩浩荡荡的前往太平小学。进校园孩子们情不自禁的感叹道:“这里真好,校园那门大!还让我们体验乡下弟弟妹妹们的贫困生活呢?我看是富裕生活吧!”没有批评,毕竟孩子在这带的时间短。我接过话茬:“你们知道学校为什么那么空旷吗?也许你们进了老师以前教过的班级就知道了。”于是,他们好奇的跟我来到我教过的三三班。“学会感恩,学会分享”的标语依然在,只是字体外面多了一层美丽的勾勒。看来,孩子还是奉行着。在看墙角,摆了一张新桌子,桌面放的是我以前买的最后以礼物赠送给孩子们的几十本精美的课外阅读书。书整齐的排放在桌面上,细看一下,还被分了类。打开一看,里面很多地方做了批注,看来孩子还真是爱书,并且嗜书如命。他们能够那么秩序井然的读书,整理书,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和别人分享的甜蜜与幸福是三三班孩子乐意品尝的。这里是最富有的角落,除此之外,便是破旧不堪的课桌、凳子。摇晃松动的窗户·····这时,县城孩子在看到教室简陋的条件后,脸上全露出惊讶并且羞愧的表情。在这羞愧中,他们似乎懂得了什么,并且顿时成熟了许多······这成熟大概也包含一颗珍惜所有,懂得感恩的含义!

他们将带来的礼物捐给了太平这些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精神生活正努力变得富有的乡下孩子。而淳朴的少年们就不断的说谢谢,甚至有的也准备了一些自家的杂粮。在这声声感谢背后隐藏着无数颗感恩的心。在后来的从太平寄来的感谢信中,我为孩子们真情的表达,细致的描述而感动。孩子们这样写道: 谢谢你们给的幸福

——谨此献给实小四(2)班的孩子们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从实小带来的爱心袋子,

是孩子们打开后绽放的五彩缤纷······

淳朴的孩子打开后,都会有怎样异常的感动呢?

我们一起来打开,

我们一起来体尝。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夏玉洁的葡萄味棒棒糖,

谢明珠化在嘴里,甜在心里。

幸福是韩晨萱的蓝色保温杯,

王彤彤捧在手里,暖在心里。

幸福是臧恒写满关切的爱的纸笺,

裴浩南读在口里,甜在心里。

幸福是冒恒志的铅笔与秀珍橡皮,

陈宏伟写在纸上,记在心上。

幸福是丁天辰的《斑羚飞渡》,

王阳 打开它,探索着动物世界的快乐!

幸福是潘依一的《成语故事》,

王勇翻开它,享受着成语丰富的魅力!

幸福是单煦寒的《乌丢丢的奇遇》,

马晓妍打开它,感受有爱滋养的生命!

幸福像朵朵缤纷绚烂的花儿

悄无声息的开放

在太平孩子的心头

这首优美动人的儿童诗,奏响了爱心互动的最强音。通过活动,我们懂得

了以爱养爱,将心比心,懂得感恩,一定会收获人世间最大的幸福。正如马里坦所说:教育使人获得内部的和精神的自由,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知识、理智、善良意志和爱获得幸福。因此,在教育的充满芬芳的路上,我将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细心观察,大胆尝试,小心总结,教会我手下的“兵”学会分享,更学会感恩!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教育学卷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马里坦:《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人民教育出版社1943年版

第五篇:《感恩我们要行动》读后感

《感恩我们要行动》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感恩我们要行动》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要学会感恩,要懂得感谢他人。

这本书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故事是《一杯牛奶》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男孩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够给他一杯水。年轻的女子微笑着递给了他一杯牛奶。男孩喝下了牛奶,对生命重新鼓起了勇气。过了很多年,男孩当上了一名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转进了他所工作的那家医院。无意间,男孩发现那名妇女就是以前在他饥饿不堪的时候递给了他牛奶的那位女子,男孩想帮女孩做些事,于是他竭尽全能帮女孩治好了病,在手术费交到女孩手上的时候她不敢看,因为她相信手术费一定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当她睁开眼睛时她惊呆了,因为手术费上写着:手术费=一杯牛奶。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在生活中,也有过不少这样的事件,但不是涌泉相报,而是不求回报:在学校里,同学摔倒了,大家就把他扶起来,同桌有不懂的问题,大家就认真地给他讲解思路,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感恩是要靠行动来表示的,更让我了做人一定要学会感恩。

《感恩的意义读后感[此文共1001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教练加文库 www.jiaolianx.com 版权所有